改造后的云里安凹
改造前的云里安凹
(资料图)
盘活闲置农房,成为乡村振兴绕不开的话题。什么是都市圈的“农舍经济”?发展“农舍经济”应该怎么干?在刚刚落幕的“农舍经济”发展大会上,合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值得期待的是,今年五一假期,合肥民宿又将“上新”。
是民宿
打造乡愁的“栖息地”
在改造之前,山凹里交冲村都快被遗忘了。村里的人早早搬了出去,留下的土房子多半是危房,一年到头也没几个人回村。去年9月,这里改名为“交冲理想村”,当地镇政府要与知名文旅集团共同打造华东首家“生物多样性”主题村。
“通过对乡村中的闲置土地和房屋重新梳理,结合村中原生态的农业、文化和自然资源,引入品牌运营,让闲置资源转型成乡村文旅业态和特色体验。”刘泉从项目创建时便着手准备,未来他还将负责后期的运营。为了贴合“生物多样性主题”,这里还将打造生态科普展馆、生物多样性展示馆、自然教育课堂等多种业态。“要想把游客留下来,为乡村创造更大的价值,就必须不断更新他们的体验感。”刘泉说,后期还将设置萌宠乐园、无动力乐园,突出亲子特色。
这两年,合肥市郊民宿发展很快,吸引了一大批知名民宿品牌入驻。
回顾整个项目建设过程,刘泉感慨万千:“一个好的项目需要经历磨难和共同努力。交冲理想村建设之快,得益于政府事无巨细的帮扶。比如镇政府每周组织项目调度,及时解决项目推进的实际困难,并且高标准扎实推进。”
今年五一,交冲理想村即将开门迎客。“我们正在积极探究运营的新模式,推进乡民协同增收,添加团体经济组织收入。同时也将这个项目作为参观、餐饮、住宿、采摘、文创、农副产品销售等复合型工业开展,带动周边村庄联动开展。”对于未来,刘泉也充满了期待:这儿不仅是一个具有乡野特征的村庄开放式景区,更是一个全新的美丽村庄样板。
是产业
招商引资的“一面旗”
过完年,长冲村村民刘艳找到了一份新工作——农舍管家。她的工作很琐碎,清扫服务、给客人传递周边游乐信息,但依然忙得不亦乐乎。刘艳“管理”的有庐小舍,“东家”是本地一家商贸企业。
别惊讶,这样“东家”还有40位,都是不同领域的总部经济企业。“之前一直在外地从事建材生意,这次把总部搬到自己的家乡,也是想为家乡发展出一点力。”强暄商贸负责人告诉记者,拿到农舍钥匙之后就进行了“托管”,“如果公司需要团建或者我们返乡就提前告知管家,平时就收取一些租金。”
强暄商贸的有庐小舍,是乡村民宿品牌“故乡的云”的代表作。“将闲置期间的民宿对外经营,运营商、民宿所在村集体、总部经济企业按运营净利润的2∶2∶6比例分成。目前已有4家对外运营,带动了多名村民就业。”据万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已在长冲、卅埠、廿埠、水关4个村收储了闲置农房110户。“8处农舍正在加快施工改造,今年五一将完工对外呈现。”
在招商方面,这些整改后的农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拿万山镇卅埠村来说,过去不少乡贤在外地从事建筑劳务等工作,了解“农舍总部经济”后都想为家乡添自己的一份力。“一传十,老带新,大家利用商会资源,发动了很多企业主体入驻。”目前,卅埠村已有5家入驻,还有2家待签约。
是创意
风景也能变“场景”
在“遇见”乡村运营之前,独山可能从未真正“认识”过自己。而今,这片位于城南的风景,有山、蒲塘堰水库、芝麻滩梨园、四季花海、蕻野纪营地、清野茶园等诸多业态,已经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。
“以市场化思维引导乡村建设,运营前置最大程度放大乡村的价值。”在参与独山建设之初,本土企业夹山蕻旅游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明强便抱着这个想法。“最初来考察的时候,独山当时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在这里打造场景,我们认为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。我们公司把运营前置,以运营内容为引流抓手,再加上当地本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,我们认为这里大有可为。”
改变,在白湖镇六岗村党委书记许成宝看来,有着更深刻的意义。“去年一波接一波的大型活动、钢琴研学等,吸引了大量合肥以及周边游客到访,带动了村内的经济氛围。得益于游客的大量涌入,实现了本地农产品的自产自销,村内景区运营也提供了很多岗位,村集体收入较去年上涨70%左右。”
乡村运营需要慢功夫,改变会持续下去。
“我们今年也会推出更多丰富有趣的内容,例如景区内独有的梨花节、音乐节等节日IP,每周一次的活动策划,以及受众更广的研学课程等。”在陈明强的规划里,这里定期会组织一些村民集市,筹办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,增加更多当地的文创商品,以及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大米、梨、芡实等进行产品延伸,协助村民做好一二三产业的融合,让大家实现自产自销、创业增收。
■对话大咖
合肥民宿最重要特点是“姓农守舍”
“看到这片土地在乡村振兴中欣欣向荣感到十分振奋,这里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,特别是在乡村民宿做得有声有色,城里人在民宿玩得很高兴,村里人做民宿赚钱更高兴。”受邀回乡参会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,在游览之后发自肺腑地感叹:“谁不说咱家乡美,咱的家乡真的美!”
“利用闲置旧房做民宿,保护了乡村老房子,就是保护了乡村文脉。乡村是文化的容器,乡村肌理则是标示容器的刻度和指针。”在孙若风看来,合肥民宿模式的最重要特点是姓农守舍。“在乡村做民宿,在建筑上要允许百花齐放,同时充分利用农舍,与乡村、与村民有更多的联系,而不是成为绝缘于乡村、乡民的孤岛。农舍姓农,守住了老房子,就是守住了特色,守住了本分,守住了优势,守住了看家宝贝。”
另外,孙若风认为,农舍经济的特点是长藤结瓜。“要让民宿姓农守舍,就要因地制宜,多元发展。引入有实力的企业进驻、更能吸引资本的进入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,有利于带动农产品销售、促进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。还能集聚电商、网络科技、信息服务、创意、研发领域的企业和人才,形成以农舍经济为核心、以乡村文旅为发力点的乡村振兴新模式。”
目前,已签约入驻“农舍总部”经济企业144家,预计年内将实现“千家农舍总部”落户乡村。对于家乡的农舍经济,孙若风也提出了建议,“在农舍经济中要打造品牌,让品牌对农舍经济的整体提升起到龙头作用,对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起到引导作用。”
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文/图